医疗轮班工作者营养健康与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马来西亚视角下的饮食模式、睡眠障碍与运动挑战
本研究针对医疗轮班工作者面临的营养失衡、睡眠障碍及运动不足等健康挑战,通过深度访谈40名马来西亚医护人员,揭示其饮食不规律(如餐次跳过、夜间营养获取困难)、睡眠质量差及运动受限的现状。研究提出需整合机构膳食支持、作息优化及运动促进策略,为改善轮班工作者健康提供实证依据,填补东南亚地区相关领域研究空白。
医疗轮班工作者长期面临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健康危机。当大多数人享受晚餐时,他们可能正匆忙应对急诊;当城市沉睡时,他们却要对抗生理困倦保持清醒。这种反生物钟的工作模式导致全球约15%-30%的轮班工作者出现代谢综合征,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较日间工作者升高40%。ballbet贝博尤其在医疗行业,高压环境与非常规作息的叠加效应,使得营养摄入失衡、睡眠碎片化及运动缺乏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欧美人群,缺乏对东南亚文化背景下医疗工作者特有问题的研究。
为此,Nur Islami Mohd Fahmi Teng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研究,首次系统探索马来西亚医疗轮班工作者的健康困境。研究者采用质性访谈法,对40名护士、医疗助理等轮班工作者(95%为三班倒制)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主题分析法提炼出三大健康维度:饮食模式显示60%受访者因工作压力频繁跳过早餐,夜间仅能获取油炸食品等不健康选择;睡眠质量方面,82.5%报告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且伴随日间嗜睡;运动行为中45%完全缺乏锻炼,但部分人通过家务劳动代偿。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适应良好者形成稳定的轮班生物钟,提示个体化干预的可能性。
关键方法包括:1) purposive sampling(目的性抽样)在巴生谷地区医院选取40名18-40岁轮班工作者;2)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半结构化访谈)采用英马双语混合模式,通过Atlas.Ti软件进行主题编码;3) SRQR checklist(质性研究报告标准)确保方法学严谨性。
? 餐次跳过:P1护士坦言抢救优先于吃饭,晨间查房导致早餐缺失率达75%
? 解决方案:70%受访者呼吁医院提供夜间营养餐,P39建议将进餐时间纳入工时
? 睡眠剥夺:P22平均睡眠仅3-5小时,照顾子女使休息时间再压缩30%
讨论部分指出三个关键发现:首先,马来西亚医疗工作者面临独特的饮食挑战——清线小时餐饮短缺叠加;其次,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健康行为,女性因家庭责任加剧睡眠债务;最后,chrononutrition(时间营养学)干预可能是突破口,如调整进食窗口期改善代谢指标。该研究为制定文化适应性干预措施提供蓝图,建议采取三项措施:建立院内营养站、开展睡眠卫生培训、开发碎片化运动方案。这些发现不仅弥补东南亚研究空白,更启示需从社会支持系统层面解决轮班健康问题,而非仅依赖个人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