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成都世运会赛后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部)专职副部长陈志介绍了成都世运会赛事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成都世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刀术-棍术三项全能冠军高久尚,以及美国啦啦操-花球运动员艾莉森·霍夫特和西德妮·马丁在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截至16日晚,赛事已产生233枚金牌,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
一是赛事组织运行顺畅。成都世运会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参赛,参赛规模创世运历史新高。我们坚持以竞赛为核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赛事组织顺利运行,运动员高水平发挥。建立了上下联动、扁平高效的赛时运行机制,确保指令直达赛场、场馆需求第一时间响应。精心组织交通运输,确保参赛人员在场馆、住地之间快速安全抵达。加强供餐服务,为连续参赛无法按时返回世运村的运动员提供热链配送,确保运动员有充沛的体能参加比赛。“一馆一策”落细极端天气应对预案,根据天气状况实施紧急暂停、中断、提前、改期、取消等赛事变更处置,全力做好赛场应急救治,确保赛事运行和人员安全。严格规范做好检测服务,目前尚未发现阳性案例。随处可见的“小青椒”志愿者,提供专业、温情的志愿服务,成为赛场内外靓丽的风景线。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向全球观众呈现了最高水平的精彩比赛。截至昨日,已产生233枚金牌,共有81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登上领奖台,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精彩的赛事点燃了观众的热情,超22万人次购票观赛,体操、泰拳、武术等多个场次“一票难求”,现场氛围欢快热烈,更有全场观众为运动员庆生等暖心瞬间,绘就了成都世运的温情画卷。
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届世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8月7日在“天府之檐”举行的开幕式,充分体现了“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主题,赢得了运动员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今晚即将在成都东部新区世园会广场举行的闭幕式,同样值得我们期待。赛时期间,我们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参赛人员在世运村内沉浸式体验中国书画、蜀绣、皮影、竹编、剪纸等非遗技艺和中医理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参赛人员和市民游客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世运广场活动,运动员和嘉宾累计有2500余人次参与城市文化体验,深入成都大街小巷,看熊猫、品美食、逛茶馆、购特产,感受成都的浓浓烟火气。
三是城市运转平稳有序。世运会在夏季暑期举办,成都统筹调度赛事侧与城市侧,加大夏季电力保供,全面排查防汛隐患,全力做好汛期安全保障,加大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运力投放,确保赛时期间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同时,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在重点消费点位落地离境退税“码上退”便利措施,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消费增长。8月以来,宽窄巷子、太古里、兴隆湖等景点商圈人气爆棚,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手办等特许商品成为热销品,在成都看比赛、吃火锅、览非遗、赏美景成为新风尚。
成都世运会将在今晚落下帷幕,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成都赛会活动,带上亲朋好友常来成都观赛、旅游,感受“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的独特魅力。
在此,我谨代表IWGA(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的同事们,向成都世运会组委会、成都市政府以及数千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以及成都市民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打造了这样一届令人难忘的世界运动会。
从我们抵达的那一刻起,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无可挑剔的组织和流畅的运营,更体验到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的热情与好客。每一个赛场都充满着活力,每一项赛事都洋溢着让运动员倍感荣耀、让观众深受鼓舞的氛围。
本届赛事在多项体育赛事组织方面都达到了卓越的标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运会历史上首次举行的火炬传递以及盛大的开幕式,确实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为这场体育盛事树立了新的标杆。谈及遗产及今后,在成都期间,IWGA也与成都体育学院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旨在共同建立体育研究和推广中心,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非奥运动项目发展的标志性举措是这一次的成就,这个新中心将把世运会的项目融入成都体育学院的教授课程方向发挥关键作用,以确保2025年成都世运会的遗产可以得到延续并继续鼓励子孙后代。
转播工作的显著成功,以及自有的流媒体直播平台的历史性推出,极大地巩固了这一遗产,该平台也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运动会呈现给了全球观众。中期报告显示,这一届世运会的观赛人数创造了历史新高,也再次感谢合作伙伴ISB(国际体育广播公司)、瑞士计时以及各国的NOCS、NSOS的杰出合作,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坚定承诺对本次举办成功的盛会至关重要。在赛场上,我们也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体育赛事成绩,为未来的赛事树立了更高的标杆。感谢所有对提供这一段历程作出贡献的人们,期待2029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与大家再会。
CGTN记者: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吸引了非常多的注意力,也首次成为了竞赛项目,体现了体育精神与传统文化,世运会是否有意吸纳类似更多项目?
何塞·佩鲁雷纳:本次赛事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将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成功地纳入世运会竞赛的日程,像龙舟和武术等,这些项目承载着非常多的文化积淀,这也是中国引以为傲的项目。相信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其他国家的传统项目纳入其中。
龙舟、武术这样的一些体育竞技项目以后将一直在世运会体育项目之中。同时,新的项目也可以去提议审议,这是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牵头提出新项目供审议的,通常我们是这样的一些做法。
对于新的一代运动员来说,我们既推崇传统的项目,又为新一代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这对世运会来说无疑是进一步增加其价值。对于新的项目加入世运会,我们每次都是持开放的态度,相信2029年在德国举办的世运会也会有新兴的体育项目,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加入到世运会之中。
新华社记者:这几年成都赛事的热度一直在线,请问这次成都世运会的举办对于成都建设“赛事名城”的促进作用在什么地方?
许兴国:成都提了一个目标,就是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赛事名城,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感觉到这次世运会的筹办工作为我们赛事名城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加速作用,充分实现了城市功能品质和经济发展功能以及全民健身服务“三大提升”。
一是大幅度提升城市体育功能的品质。通过成都世运会的筹办,成都强化了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8月11日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已经正式落户成都。昨天世运掷准飞盘公园也在“桂溪公园”揭牌。就2027年世界体育锦标赛、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等赛事筹备,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目前成都正在积极申办2026年亚洲大洋洲六人制棍网球锦标赛、2029-2031年射箭世界杯。这些都是成都在赛事期间跟国际体育组织进行充分沟通,争取来的机会。赛后还有7个临建场馆将继续留用,用于群众体育锻炼。采购的器材设备将统筹用于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等用途。以筹办世运会为契机,建设提升体育公园87个,统筹打造130个“世运空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2023年增长了15%,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成都被评为了全国唯一的体坛榜样“年度体育城市”。
二是有效提升“体育+”消费活力。成都精心策划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体育消费活动,推动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2025年以来,举办成都世运会相关活动达到了1200余场次,国际和全国性体育赛事40余项,吸引观众达到80余万人次。成都大力发展“票根经济”,实施“1票激活N场景”这样的行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成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今年1月至7月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了492.6亿元,同比增长9.6%。
三是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成都将世运项目融入“运动成都·十二月市”品牌活动,在全市100余个镇(街道)、1000余个社区开展了一些世运体验项目,比如飞盘、拔河、地掷球、武术等,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世运乐趣。策划实施了“世运项目进校园”行动,将腰旗橄榄球、霹雳舞、无人机足球等项目和新兴项目带入课堂,覆盖全市130所学校、超5万名学生,辐射影响人群达到了200余万人,推动流行运动在全市青少年中率先体验、普及推广。自成都世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过5000余场次,市民参与新兴潮流运动项目的占比提升至18%,带动全市体育人口突破了980万人,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突破95%,“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未来,将结合成都的城市特质和运动基因,充分运用世运的成果,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承办举办更多群众喜爱的高水平赛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做强赛事经济,持续擦亮成都赛事名城的金字招牌。
华西都市报记者:作为一名川籍运动员在家门口摘金你有何感受,武术首次列为世运会的比赛项目,作为武术运动员的代表,你打算如何在赛后继续推广这项运动?
高久尚:首先我要向伟大的祖国深深致敬!正是我们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才让中国武术能够站在世运会的赛场,让我们这些运动员有机会在“家门口”为国争光。
其次,非常感谢大家的祝福和支持。对于在世运会的赛场上夺得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全能金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这不仅是我武术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更是中国武术在世运赛场的重要一刻。
回想12、13岁时,在我即将被淘汰时,被一线队的教练熊老师叫过去做陪练。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期待。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我在武术生涯坚持了近20年。今天在这里我想对熊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武术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中华传统体育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这次表演赛中,我展示的猴棍套路获得全场喝彩,该套路将流传千年的中国武术与风靡全球的“西游”IP完美链接,让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赛场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深知,武术不仅是竞技运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站上最高领奖台,国歌奏响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推广武术的信念。作为专业运动员,我会继续保持高水平训练,争取在更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得佳绩。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武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武术的魅力。
作为四川籍运动员,我也希望为家乡武术事业作出贡献,参与本届赛事推广,助力武术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游客在领略巴蜀风情的同时也能体验武术魅力。
成都商报记者:今天下午成都世运会的所有比赛都将结束,请问赛事的整体运行情况怎么样?
陈志:截至昨晚,赛事已经产生了233枚金牌,位列奖牌榜前三名的分别是意大利、中国、德国,金牌榜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德国、乌克兰,累计打破了18项世界纪录。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金牌,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了领奖台,获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创下历届世运会之最。
安全、有序、精彩的赛事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在国家体育总局、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成都组建了4600人的竞赛管理团队,1133名国内外技术官员参与了执裁和技术服务工作,1.3万名场馆团队人员保障赛事运行,27个专业服务商对579类2万多件竞赛器材进行精细维护,150名工作人员精准操作计时记分和成绩处理系统,6000余名赛会专业志愿者参加竞赛运行保障。此外,还有80名检查官完成了400多例检查任务,全力维护赛事的公平与纯洁。
体育不仅是成绩的比拼,更是温暖的传递。世运村的称重、缝制中心,各个场馆的竞赛咨询台为运动员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28个体育展示团队通过精彩的播报和节目表演,为比赛注入活力,236场次的颁奖仪式,为获奖运动员们留下难忘的荣耀时刻。
本次赛会历经高温、降雨、雷电等天气考验,面对赛期紧凑、转场时间短等压力,竞赛指挥中心与国际世运协、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密切合作,与交通、安保、票务、气象、医疗、转播、媒体、世运村等专项运行中心协同联动,ballbet贝博累计实施了5次比赛暂停、18次推迟/提前、3次赛事改期的赛程变更。在运动员的支持、观众的理解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坚守下,世运会竞赛组织工作安全、平稳运行,即将迎来完赛时刻。
中国新闻社记者:想请IWGA的副主席汤姆·迪伦分享一下来到成都后对世运会的赛事体验如何,有什么事情带来了美好的印象?
汤姆·迪伦:在成都这一次的感受确实是印象非常深刻,给到了我们非常好的组织,以及非常周到的后勤服务。
如果要分享个人的感动时刻,我会选择两个:活力四射、色彩缤纷的龙舟比赛以及壮观的开幕式,这两个都是本届世运会难忘的亮点。展望未来,本届世运会将会作为体育融合、团结不同文化、激励下一代的典范而载入史册。
我最后也谨向成都人民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慷慨、热情和活力,你们真正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值得铭记的运动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艾莉森·霍夫特和西德妮·马丁两位女士如何评价本次世运会的花球比赛,来到成都参加世运会有没有什么美好的记忆留下?
艾莉森·霍夫特:来成都参加世运会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感受,这次是无可比拟的,跟我们之前所感受到的竞赛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是特别出众的。志愿者非常竭诚地帮助我们,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开幕式进场的时候,整个场地场馆都是活力四射的,很多成都的市民都有观礼。
西德妮·马丁:在比赛之外,我们有机会到城市去观景,看到了大熊猫,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时刻,同时去到了城市的各处,吃了火锅,看了川剧变脸。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来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对于我们整个团队来说确实令人非常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