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拉伸方法对小学女生柔韧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StudyontheEffectofThreeKindsofStretching MethodsontheFlexibilityTrainingofPrimarySchoolGirls
摘要:良好的柔韧素质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升动作表现力。重视学生柔韧性的训练成为了体育教师 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用于柔韧性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静力性以及 PNF拉伸法。在体育教学和训 练实践中,体育教师对于不同拉伸法的认识仍有不足,教学中只是粗略的安排学生自主拉伸,而对于相同 拉伸强度下不同拉伸法柔韧性训练效果的好坏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拉伸方法柔韧性训练效果 的好坏,帮助一线体育教师丰富柔韧性拉伸训练方面的理论,以更加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柔韧性的训练。 关键词:静力性拉伸;动力性拉伸;PNF拉伸;柔韧性 Abstract:Goodflexibilitycanpreventsportsinjuryandimprovetheexpressiveforce.Thetrainingofstudents' flexibilityhasbeenthegoalofPE teachers.Atpresent,themethodsusedforflexibilitytrainingaremainly dynamic,staticandPNFstretchingmethod.Insportsteachingandtrainingpractice,physicaleducationteachers’ knowledgeondifferentstretchingmethodisstilllimited,andtheteachingarrangementonlyfocusesonstudents' autonomousstretching.Theflexibilitytrainingeffectofdifferentstretchingflexibilityeffectunderdifferentstretch intensityisstillnotclear.Theaimofthisstudyistodiscussthedifferenceamongthe3differentmethodstohelp enrichingflexibilitystretch trainingtheoriesofPhysicaleducation teachers, and guidethetrainingmore scientifically. Keywords:staticstretching;dynamicstretching;PNFstretching;flexibility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56(2018)08-0079-2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8.037
前言 柔韧性是 指 身 体 各 关 节 活 动 的 幅 度 以 及 跨 过 关 节 的 韧
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它与关节 的结构及其周围组织以及年龄、性别、肌肉温度等因素有关,是 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身体柔韧性 能使肌肉保持的弹性,预防肌肉僵硬和肌肉劳损,能有效减少 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因而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柔韧素 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发展学生柔韧素质的训练 方法主要有静力性拉伸法、动力性拉伸法及 PNF拉伸法,其均 能够有效的改善关节柔韧性,但不同方法拉伸效果的好坏仍不 清楚。本研究通过实验论证,比较得出三种拉伸法训练效果的 好坏,以期有效的研究结论为体育教师科学的指导拉伸训练理 论提供参考。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为了有效规避性别、年龄等无关变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影 响,本实验的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女学生 90名,且在实验前半 年内没有腿部和腰部的损伤,并将其随机分为动力性拉伸组 (A组)、静力性拉伸组(B组)及 PNF拉伸组(C组),每组 30 人,统计比较后得出:各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这三项指 标值间没有差异(P>0.05)。 1.2实验方法 1.2.1测量指标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进行信 度 检 测,得 到 相 关 系 数 为 0.92,一致性程度较高。 1.2.3实验方案的实施
本实验为期 12周,每周两次按照组别分别对其进行 15分 钟的拉伸训练,且要求参与实验的 90名女生在 12周的实验控 制期间,除进行由本人统一安排的髋关节拉伸训练外不再接受 其他髋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于拉伸干预前分别测得各组受试 者的初始屈髋角,表 1。
本实验以受试者平躺时测得的右腿屈髋角(抬腿至最大 位置时与床面水平位的夹角)来衡量其屈髋柔韧性。 1.2.2实验指标的测量方法
本实验中的采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像拍摄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前受试
者身着黑色紧身裤,并在右腿的大转子、股骨外侧上髁处贴上 标记贴。测量时受试者放松平躺,两脚并拢朝上,膝盖伸直,缓 慢抬起右腿到最大位置时告诉测试人员,并在该位置停留 2秒 钟(在确 定 身 体 活 动 范 围 时 最 终 阻 力 感 觉 具 有 更 高 的 可 靠 性[2]),抬腿时异侧腿和腰部不离开床面。拍摄时于实验床侧 3米处架好摄像机,得到受试者抬腿至最大位置时的录像并保 存。后期将视频逐帧播放,选取视频中受试者屈髋至最大位置 并保持腿部静止的图片,运用图像取点软件确定抬腿前股骨外 侧上髁处以及抬腿至最大位置时股骨外侧上髁处和大转子处 的位置的坐标,并将三个点的位置坐标运用余弦定理计算出受 试者相应的屈髋角度值。
作者简介:景明军(1992-),男,江苏无锡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 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作者单位: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214062 YuyingExperimentalPrimarySchoolofWuxi,Wuxi214062, Jiangsu,China.
ballbet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