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Alo的一个LOGO,一个袋子都能成为在社交媒体传播的亮点,此前,就有女孩在Instagram上发布了自己揣着七八个Alo纸袋行走在街区的图片,像极了《绯闻女孩》(Gossip Girl)中的上东区女孩。
顺势而为,Alo签下卡戴珊家族的肯豆和金小妹,用美国“顶级网红”的影响力放大品牌,紧接着,他们又相继与BLACKPINK的金智秀,防弹少年团(BTS)成员Jin签约,加速在亚洲市场的扩张。据悉,金智秀官宣成为其全球代言人后,明星同款瑜伽裤售罄。
在品牌官网中,Alo给大量明星“买家秀”的晒图设置了专门的产品导航,用户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购买同款,以转化这些流量明星的影响力。
在此次韩国新店开业中,Alo更是邀请了多位中国明星、网红,其中就有Aespa的宁艺卓、易梦玲。这也被视作是Alo要进军中国市场的信号。
在Instagram上,Alo有划分一系列矩阵号:其中官方号Alo主要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Aloyoga 为专门展示瑜伽品类号;Alomoves多以视频内容分享瑜伽教学知识;Alowellness更多呈现生活方式,以美容健康知识为主;Alomen则专注男性用户内容。目前,这5个号粉丝超862万。
凭借强大的网红营销动作,Alo正在全面占据着一批向往着精致生活的年轻女性的心智。《当代企业》发现,Alo在产品营销上不会突出某一款面料的特性和优势,显而易见,它并非和Lululemon一样走技术型路线,它更擅长的是构建“社交货币”,ballbet贝博给用户构建出“穿上Alo等于拥有精致生活”的心理暗示。
无论是Lululemon还是新晋瑜伽服黑马Vuori,都视中国市场为重要战场,在这些年不断在国内加速拓店。相比他们,Alo的脚步明显慢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前始祖鸟市场副总裁Aurora Liu已经加入Alo,并担任其中国市场负责人。不仅如此,消息称Alo将在今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开设线下中国首店,目前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和恒隆等核心商圈商铺选址。
相比Alo在北美大本营以平均每周一家新店节奏的激进扩张方式,有业内人士分析Alo在亚洲仅在极少数核心商圈出现,门店稀少、营销分散,也没有建立起本地化叙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大品牌都在大举入驻国内电商平台之时,Alo仍仅通过全球官网这一单一渠道向中国市场销售。
虽然尚未进入中国市场,Alo却已经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热度,这种“看得见卖不到”的态势,也激发了年轻人群的购买欲。当下,不仅各种代购群里Alo成了“新热门”,而且还有大量打着“Alo”名号的店铺也在线上涌现,贴着“Alo同款、原单”标签的产品也在团购群中热销,其中真假鱼龙混杂,不乏Alo经典款式的刺绣短裤等。
“假Alo正在帮真Alo做大在国内影响力。”一位网友表示。小红书上,“#Alo”相关线亿,每天都有关于其的新帖发布,这也足以见证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势头。
一方面,它的核心对手Lululemon已将中国大陆市场从“国际业务”中拆分,并单独披露财务数据,这也标志着中国市场对其重要性的提升,截至2024年财报,Lululemon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达到了151家,约占整体门店数的20%,最新消息是,其在努力拓展国内二三线城市门店,以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主攻“瑜伽”赛道的国际竞争者们也在分食Alo的市场。日前,英国版LululemonSweaty Betty的中国区经营权已经转手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Sweaty Betty无疑会加大在国内市场的脚步。同时,有着“男版Lululemon”之称的Vuori也在加速扩张,Vuori自2022年经天猫旗舰店进入中国市场后,仅用两年时间便开设三家门店,并将亚洲市场作为重点布局区域。
与此同时,这些年国内涌现出大量瑜伽新锐,其中就有安踏旗下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瑜伽服装的国产品牌MAIA ACTIVE。安踏集团零售业务副总裁兼MAIA ACTIVE总裁赵光勋在近日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到,目前Alo还未进入中国,但他们会观察Alo在其他亚洲市场的表现。而MAIA只聚焦亚洲女性,擅长分析亚洲女性更细致的需求,而非像一些欧美品牌只是把裤长做短。
对手众多,注定了Alo的中国之路绝非坦途。但Alo还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关于理想生活的想象空间,推动了一场新的审美革命。只是在褒贬不一的产品评价中,Alo的产品力、研发力是否能撑起长生命周期,挑剔的消费者一定会从符号消费中醒悟,毕竟品牌真正的生命力凭借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滤镜和流量。